第143章 燕王进京!_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
笔趣阁 >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> 第143章 燕王进京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3章 燕王进京!

  朱棣已经将朱元璋的心思琢磨透了,所以来京的时间点,他都拿捏的别有用意。

  他看着徐妙云道:“老爷子喜欢端庄节俭的儿媳,你见到老爷子,尽量不要奢糜,头上的插花之类的,都给卸下来吧,现在就卸下来,免得入京之后招人口舌。”

  徐妙云点头:“好!”

  “对了王爷,咱们去京师那么早,要不要回娘家看看?”

  朱棣蹙眉:“你要是想本王早点死,就尽管去徐府。”

  徐妙云心惊胆战:“妾身失言了。”

  说话间,外面,一批快马踏着泥泞的道路,急促奔袭而过。

  雨水,溅了临窗的徐妙云和朱高煦一身。

  朱高煦顿时下轿,拦住那匹快马。

  “站住!”

  朱高煦冷喝:“溅了一身水,连一句道歉都没有?好大的胆子!”

  朱棣听到朱高煦的声音,挥手让轿子停止,然后背着手走下去,冷漠的看了朱高煦一眼,这才和颜悦色的看着马匹上的骑士。

  “军人?”

  马匹上骑士抱拳:“圣旨,去滁州,不知阁下?”

  朱棣洒然一笑,爽朗的道:“北平,朱棣。”

  嘶!

  “卑职参见燕王殿下,卑职着急赶路,这才……”

  朱棣道:“圣旨是大事,兄弟毋需多礼。”

  他淡漠的看着朱高煦:“你该做什么?”

  朱高煦浑身发颤,看到朱棣那凌厉的目光,忙不迭抱拳弯腰,对马匹上的骑士道:“小子失礼,请阁下原谅小子。”

  那骑士受宠若惊:“燕王客气了,卑职着急赶路,这便走了。”

  燕王笑着道:“路途小心。”

  等那骑士离去,朱棣面色冷了下来,淡淡的看着朱高煦:“我怎么教你的?在京师,你狗屁都不是,收起你这可怜的嚣张!在有下次,滚回北平去!”

  “是!孩儿知错。”朱高熙连忙认错。

  朱棣望着那名骑士离去的背影,不知想些什么。

  都到年关了,父皇还发圣旨?

  什么人,让父皇如此重视?

  “继续赶路吧!”

  朱棣上了马车,对外吩咐。

  ……

  滁州府。

  某处不起眼的小院之中。

  很难想象,昌国卫副千户吴桢的祖宅会如此破败不堪。

  家里有一老母,一妻,一儿一女。

  临近年关,周围邻居都热情联络。

  这些年,吴桢很少回家,都是邻里乡亲的帮衬着一家老小。

  吴桢回来了,自然买了许多米面油肉给邻居送过去。

  大明的民风十分淳朴。

  邻居门受了礼,便又纷纷送些鸡蛋回来。

  老母亲坐在门头,和邻居们聊着家长里短。

  自家儿子虽然算不上多出息,但已经足够老人家吹嘘了。

  保家卫国,打匪打寇,那就是她老人家心中引以为傲的英雄!

  周围邻居,也对他老吴家十分尊敬。

  自吴千户回到滁州之后,家里门前就更加热络起来。

  周围邻居每天络绎不绝的来窜门。

  临近年关,家家户户都闲暇起来,处处房屋内都升起氤氲烟火气。

  一匹快马,自前方急促奔袭。

  路两旁的乡亲邻居们都好奇的看着骑着马匹风尘仆仆的骑士。

  瞧这方向,好似朝老吴家去的呀?

  于是乎,很多百姓便拍了拍屁股上的灰,小心翼翼朝老吴家围过去。

  “圣旨到!昌国卫副千户吴讳桢,接旨!”

  屋内。

  听到外面的喊话,吴桢顿时一颤,手里拿着的鸡蛋都猝不及防的摔在地上,蛋清摔的哪儿都是。

  不.…不是吧

  吴桢已经彻底没办法思考了。

  不是.…真是朱郎君.…这么牛的吧!

  吴桢此时正在厨房内,帮着妻子打着鸡蛋,中午烧了一份大葱炒蛋,一份蒸腊鸭。

  厨房外,一儿一女在跳绳。

  一切那么安逸。

  当传旨军户的声音在门外猝不及防的高亢响起,吴副千户手里的鸡蛋应声落地,摔个粉碎。

  妻子张氏埋怨道:“好容易下几个蛋,被你霍霍.…”

  她喋喋不休的才说了两句,突然愣住,脸色惨白:“老吴,你莫不是在东南犯了什么事,才逃回来的?”

  张氏脸色惨白如纸。

  外面的圣旨她听的清楚,按老吴这性子,他能让皇帝亲自下圣旨?

  这,压根不可能!

  而且好说不说的,为什么今年军中给他放回来过年了?

  为什么前几年,都不能回来?

  张氏是个妇道人家,很多道理都不懂,但眼前这事,太诡异了。

  她眼眶顿时就红了。

  “老吴,你,你你,究竟犯了什么事,咱….咱去投案,去自首,咱不能不清不白,不能连累了两娃呀!”

  吴桢不厌其烦,狠狠瞪了她一眼:“妇道人家懂个屁!莫忙活了,快随咱去外接圣旨!”

  没多时,吴桢带着妻张氏,两孩子,一同走到院落内。

  老母亲此时也已经跪在原地,吴桢出来后,便带着家眷恭敬跪在老母亲身后。

  那传旨的军户见人到齐,掀开黄绢圣旨道:“奉天承运皇帝,敕曰:”

  敕?

  听到这个字后,吴桢全身都在激动的颤栗!

  大明的圣旨,有几种格式,若是昭告天下,则称‘诏’;若是封赏高等的官员,则称为‘诰’;倘若是封赏低级的人员,则名为‘敕’。

  除此之外,若只是宣布某某事,则称为‘制’,另外则还有‘册’、‘书’、‘符’、‘檄’等格式,对应不同的情况。

  这是封赏啊!

  吴桢现在直感觉天旋地转,双目都瞪圆了。

  那朱郎君,真就一句话,将自己前途定了

  嘶!

  “兹有昌国卫千户,吴讳桢作战凶猛,见识非凡,经纳谏,咱认为你可以世袭千户,即日起,咱给你提正千户,世袭军职,你当好好为国效力。”

  “等年关后,来京师,咱另有他用,钦此。”

  朱元璋的封赏奏疏,依旧这么亲民。

  军户圣旨读完,便对吴桢道:“吴千户,接旨啊,愣着干啥?”

  吴桢是真的愣住了,被圣旨上的话震的里嫩外焦。

  这圣旨的话没有拗口骈文格式,也没有文绉绉复古遣词造句,是老爷子惯用的徽州话。

  这不足为奇。

  奇怪的是,圣旨上说,经纳谏?

  纳谁的谏?

  升千户,世袭军户,为何偏偏只有这两个奖赏?

  这圣旨上的话,如果变换一下,是不是就是朱郎君,在信国公府告诉他吴桢的原话?

  嘶!

  吴桢忙是起身接旨:“谢军爷,这.…中午在这对付一口?”

  那军户笑着摆手:“不了,急着回去复命,恭喜吴千户。”

  冲吴桢点点头,那名骑士越过拥挤的人群走了出去,翻身上马,干练的消失在人海。

  吴家里里外外围满了人,所有乡亲邻里瞬间吵闹了起来。

  “乖乖!老吴家祖坟冒烟了呀!”

  “可不说?”一个缺牙大爷瞪大眼珠子,“圣旨,那是圣旨!多少人一辈子都没得!”

  “圣旨说个啥?”

  “这你听不出来?”那缺牙大爷笑眯眯的道:“吴大郎世袭啦!军户世袭啦!厉害,厉害呀!”

  院子里拥挤的人群,越来越多。

  吴桢妻子如梦如幻,鼻头一酸,脸上挂满晶莹泪花:“老吴….你,你….升迁了呀!正千户么?还世袭?!”

  吴桢咧嘴:“可不是么?”

  张氏依旧不敢置信:“那咱家老二,以后不是就能继承你的军户?”

  吴桢用力点头,激动的道:“对!”

  “我的天,阿婆!!!”

  张氏走到婆婆面前,抓着她的手,激动的不能自己。

  吴母此时也喜极而泣,拍着她的手:“好好好!咱熬出来了!”

  深吸一口气,吴母笑看着邻里,高声道:“你们没死的,搭把手,今个吃席!外面搭席!咱老吴家宴请你们!”

  呼啦啦!

  人群顿时涌动起来,激动的无以复加,眼中更是羡慕嫉妒的如同兔子。

  “好好好!”

  “我回家宰一只鸡!”

  “俺回去弄个大鹅。”

  “俺也回去杀鸭!”

  “……”

  所有邻里乡亲顿时忙活起来,徽州府的民风淳朴,极少愿意占便宜,皆自家有什么,就帮着贡献什么,所有邻里都热闹洋溢起来!

  吴家的两个小屁孩完全还没意识到发生啥,怯生生的躲在吴桢和张氏身后。

  “爹,娘,出啥事啦?”

  吴桢拍了拍老二的虎头,笑着道:“去找你娘玩儿去!”

  他看着张氏:“你去忙活,咱想会事儿,一会儿来搭帮手。”

  “好!”

  张氏喜滋滋的拉着一对儿女走开。

  吴桢独自回到房中,刚才的笑容渐渐消弭,脸上缓缓泛出一抹狐疑。

  如果没猜错,今日这恩,并不是出自皇帝,而是出自老国公府上的那小郎君!

  那小郎君当时说出口的话,吴桢完全以为他在吹牛!

  虽然那小子浑身散发的气势不容小觑,但吴桢不认为他能左右皇帝的决定!

  然而现在当这诡异的一幕,真真切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,他彻底被震惊住了。

  洪武老爷子是那种绝对霸气的帝王,能左右洪武皇帝决定的人,究竟会是什么身份?

  而且当时朱郎君,让自己暂时留在滁州府,不要急着去昌国卫赴任,这是不是还有什么事要交待

  年关之后,洪武皇帝让自己去应天待命,待什么命?

  吴桢觉得这事儿,不是一封圣旨就能说清楚的,他隐约觉得,自己的人生,可能会因为那日见到朱郎君,而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!

  ……

  朱雄英府邸。

  临近中午时分,天上微雨落下。

  老爷子从怀中拿出两本史料,递给朱雄英道:“大孙,这是这两年,应天府发生的重大事件,以及咱的批阅意见,你闲着没事儿,就顺带看两眼。”

  汤和笑眯眯的,在旁边看着。

  老爷子,这是加快步伐了呀!

  这种重大事件的具体操作,都开始让朱雄英看了,估计用不了多久,就要带这小子去办几件大案要案了!

  这么想着,汤和突然浑身一颤。

  他娘的,指不定,明年可能会掀起腥风血雨,就是不知道哪些人是倒霉蛋了。

  今年,又是一年多事之秋啊!

  好在,他汤和已经功成身退了。

  有时候,老爷子想杀人,不在乎你是不是犯罪,他权衡的是,你会不会对皇权有阻碍!

  冷不丁的,中山王徐达一家人,蹦入了汤和的脑海。

  徐家….嘶!

  希望不会是他们。

  汤和心中祈祷,但也不敢开口说些什么。

  朱雄英从老爷子手中接过史料,道:“好。”

  朱元璋顿了顿,又从袖笼中拿出一本尘封的胆敢:“胡李案,自己看。”

  嘶!

  这次不但是汤和愣住了,就连朱雄英都忍不住倒吸几口凉气!

  他听师尊提及大云朝一件事,也有胡李案,而那件事换算到大明,就是这是朱元璋办过最大的杀人案件,合计受牵连的人数高达八万余人!

  这里面很多细节,朱雄英都不甚了解,别说朱雄英,就算纵观整个历史,或者是当下的历史,对这两起案件具体掌握的都少之又少。

  他震惊的看着朱元璋,道:“爷爷.…这卷宗,是绝密吧?”

  朱元璋笑笑:“大都是咱分析的,不是原始档案,自己琢磨琢磨,过两天还给咱。”

  说是自己分析的,其实这就是当时案件的原始卷宗!

  汤和不动声色低头喝茶,这份绝密卷宗,恐怕当今天下,除了朱元璋、朱标和朱雄英,没有一人,再能窥视到了!

  朱雄英噢了一声,点头道:“好!”

  说话间,蒋瓛从外面小心翼翼走了进来,在老爷子耳边低声说了两句。

  朱元璋挥手,让其下去。

  朱元璋拍拍腿,起身道:“成了,咱回去了。”

  朱雄英点头:“好!”

  出了朱雄英府邸。

  朱元璋看着汤和,眯着眼道:“老四,进京了,呵呵。”

  汤和惊愕的道:“这.…这么快?”

  ……

  通淮门外五里地。

  五军都督府的人马已经赶到这里。

  淅淅沥沥的小雨飘絮在空中。

  李景隆挺拔着身躯站在雨中,任雨水拍打盔甲之上。

  寒风之中,李景隆身后百名五军都督府官兵笔挺站立,战甲下的裙摆微微晃动。

  身上的铁甲,不断流着水滴。

  数百人在周围无声肃立,每人都似标枪一般笔直,昂首挺胸目视前方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gtle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agtle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