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你师尊咋啥都会!_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
笔趣阁 >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> 第134章 你师尊咋啥都会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4章 你师尊咋啥都会!

  朱元璋有些好奇的道:“你给咱说说,现在让你治安南,第一步你打算做啥。”

  他想看看,朱雄英究竟要给这一片地带,部署成什么样子的战略蓝图。

  朱雄英想了想,便回道:“第一步么,先改名。”

  “嗯?”

  朱元璋有些迷惑,他满心想的是民生、军队、医疗、人口、教育等各方面的建设,朱雄英陡然来了一句改名,他有些反应不过来。

  朱雄英笑着道:“咱打下了安南国,那它现在就不能作为一个国家的存在,得先给它更迭成大明的布政司不是么?”

  朱元璋恍然大悟,面色有些羞愧:“对对!你说的对!咱忘了这茬事。”

  朱元璋当局者迷,现在反应过来,不免有些莞尔。

  他欣赏的看了朱雄英一眼:“考虑的比咱详细!不错!他们现在已经没资格作为国家出现在大明南疆了,那里现在只是大明的一布政司罢了。”

  “改啥名比较好?”

  朱雄英想了想,道:“安南国本交州,当复古郡县,与民更新,就叫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吧。”

  朱元璋蹙眉思考片刻,点头道:“成,复古郡县,与民更新,交趾承宣布政使司!”

  他也没继续催促朱雄英,现在正值年关,等过了年,才让他布局交趾地方事务。

  趁着这段时间,朱元璋也得想想,究竟要给朱雄英那些人用,毕竟治理交趾也不能没人。

  天色不早了。

  朱雄英对朱元璋道:“爷爷,我给你弄点热水,烫一烫脚,早点睡。”

  朱元璋笑着道:“让下人来就成。”

  朱雄英回道:“您不是说过么?做儿孙的,这些事不是天经地义吗?”

  “你小子,道理是一茬接着一茬!中!去吧!”

  ……

  李景隆的府邸,煤灯还亮着。

  书房内,煤灯照的如同白昼。

  李景隆在书房内看了一会儿兵书,正准备去洗漱,管事便小心翼翼走来。

  “老爷,徐府来了信。”

  李景隆呆怔一下,不解的问道:“哪个徐府?”

  管事回道:“中山王府。”

  “徐辉祖?”李景隆蹙眉:“他给我来什么信?”

  李景隆的身份比较微妙,他现在已经被彻底拉入到了蓝玉为首的淮西武人阵营。

  淮西武人集团和徐家的关系,也比较微妙。

  燕王是徐家的女儿,而蓝玉其实是深深防备着燕王朱棣的。

  历史上,

  在朱标活着的时候,蓝玉就不止一次对朱标说,朱棣有不臣之心。

  不过朱标仁慈,就没去调查过燕王。

  这些年,北平被朱棣打造的铁板一块,任何外部势力都插入不进去一点,这让蓝玉等人的防备心更加重了起来。

  因为朱棣又是徐达的女婿,所以对徐家,淮西人其实也是抱着防备的。

  李景隆现在,既然已经上了以蓝玉为首的淮西武人集团的这条船,他就不能在和徐家勾搭在一起。

  管事道:“不是徐辉祖国公,是她的妹妹,徐家的小女儿徐妙锦,她来信问老爷,问咱家门客和幕僚叫什么名字。”

  李景隆愣了愣,然后想明白了其中关键,顿时暴跳如雷的道:“想坑我?坑我李景隆?她一个小鬼头够格么?”

  “想弹劾我李景隆。豢养门客豢养幕僚?也不看看咱什么人?咱对老朱家的忠心,可比他中山王还要日月可鉴!”

  “你!去回她家老五那女娃,告诉她,我李某人行的正坐的端,家里并没有养任何幕僚和门客,若是不信,你让她自己过来查!”哼!“”

  素来听闻徐家的老五女娃,足智多谋,巾帼不让须眉,现在竟是把歪点子打到了本国公头上?

  那伱可就盘算错了人!

  我李景隆,可不是这么好被你们冤枉的!

  管事闻言,忙不迭道:“好!老奴这就去回话!”

  ……

  翌日一早,天朗气清,积雪很厚。

  昨天一场维持许久的大雪,不知会给京畿各地方乡里百姓带来怎样的灾难,朱元璋没心思欣赏风景,立刻召见兵部、吏部、户部、礼部四衙门堂官。

  他先询问了一番京畿各地受灾情况,便开始让户部兵部想办法赈济救灾,护送粮食和银钱去全国各地。

  随后又交待吏部和礼部,要密切注意各地是否有渎职怠政的情况。

  一切交待完毕,朱元璋似乎想起什么,问礼部尚书李原道:“你礼部辖下是不是有个叫铁铉的给事中?”

  李尚书有些狐疑,却也不知道老爷子这是什么意思,闻言便回道:“是!”

  朱元璋点头:“去将他叫来,咱有事和他说。”

  “遵旨!”

  等四部堂堂官出去之后,詹徽和傅友德深深对望了一眼。

  铁铉他们都知道,礼部给事中,对大明是绝对的忠义,而且此人最为难得的是允文允武。

  三年前,京畿道剿匪的时候,铁铉自愿请命,带着八百人,生生打到了匪寨的老巢。

  单这么看,似乎也没什么。

  可要是知道铁铉怎么打过去的,恐怕更能对此人了解一二。

  当时匪寇盘踞在牛首山,山中有一道天堑,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壑。

  如果不将守在这道天壑的守匪给打下来,明军根本进不了山中。

  铁铉怎么做的呢?

  他直接脱下官衣,跟在几名抢劫归来的小喽啰屁股后面,大喇喇的就混了进去,然后凭着一己之力,生生杀出了一道口子。

  后面,明军兵从这口子冲了进来,接着便是单方面的屠杀。

  此人有勇有谋,而且武力不弱,胆识过人,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
  傅友文低声问詹徽道:“詹大人,你说老爷子突然召见铁铉,是不是和安南有关?现在安南刚打下来,正是缺人的时候,会不会将其派过去治理那里?”

  詹徽摇头,淡淡的道:“我有个大胆的想法。”

  傅友文不解:“啥?”

  詹徽道:“自己想!”

  说着,他便离去了。

  傅友文气急败坏:“当时天云观观主那事你就和老夫卖关子,现在又来.…观主?太孙殿下?”

  嘶!

  傅友文猛地一颤,好似想到了什么。

  昨天老爷子特地在朱雄英那待了许久,老爷子莫不会是将安南直接扔给朱雄英治理,而这铁铉,是老爷子给朱雄英找的帮手吧?

  我去!真有这个可能!

  ……

  翌日。

  过了腊八就是年。

  腊月初八这天,应天天气晴朗,北风凛冽。

  朱雄英早早起床。

  离开皇宫,沿着秦淮河晨跑的时候,朱长夜一直在思考着交趾该怎么去建设。

  朱雄英微微皱眉沉思。

  他听师尊说过这类事情,作为南部沿海的城市,如果交趾能规划好,将来绝对能成为沿海贸易发达港口。

  沿秦淮河跑了一圈后,朱雄英便坐在河岸边的老摊位吃着早餐。

  没多时,便见朱元璋背着手走来,旁边还跟着一个年轻人。

  朱雄英随意的请朱元璋入座:“爷爷,来啦?”

  朱元璋洒然一笑,摆手道:“打包,回去吃,咱给你介绍个人才。”

  朱雄英点头:“噢,好!”

  说着,他不动声色的打量一眼朱元璋身旁的年轻人。

  他身材高大,比朱雄英还高一个头,在这时代绝对鹤立鸡群。

  面目棱角突出,浓眉大眼,鼻梁高耸,看着似乎不像汉人。

  他大概三十年纪,眉目间满是刚毅,下巴上布满浓密的胡须。

  回到皇城进入东宫,朱雄英便在打量他,他又何尝不在打量朱雄英?

  陛上说,要将自己调给一个人用,他猜想了很多人,高官权贵,王孙贵族,皇子皇孙,可却唯独没猜到对方是太孙。

  这….陛下未免对他重视过头了啊。

  年轻人擦汗,只觉得肩上有深深地压力。

  朱元璋指着铁铉介绍道:“礼部给事中,铁铉,交给你治交趾布政司用。”

  嘶!

  铁铉瞪大了眼睛,不敢置信的看着朱元璋,又微微看了一眼朱雄英。

  老爷子来时候交待过,说你铁铉不是个喜欢乱说话的人,只管做事就行。

  基调老爷子是定下来了,铁铉心里也做过了建设。

  可他从没想到,陛下居然将交趾布政司交给了眼前太孙治理!

  今年太孙才多大啊,就要治理整个地方了?

  太孙能力,真就如此强大?

  铁铉心里震撼,但面上却依旧平静不语。

  朱雄英心里又何尝不震撼。

  铁铉他听过。

  是听师尊说过。

  师尊对于此人,极为推崇。

  他的气节,对朱明正统的忠心,足以撼动日月。

  明朝前前后后,涌现出许多许多有骨气的男人,在面对入侵的时候,他们对朱明皇室的忠,震动岁月长河,久经不衰!

  而铁铉,正是其中之一!

  “见过铁大人。”

  朱雄英肃穆,行礼,礼数周到。

  铁铉如惊弓之鸟,对于太孙,他不敢受礼。

  他撇过身子道:“太孙殿下,客气客气。”

  朱元璋呵呵笑道:“成了,今天带他来给你见见。”

  “你也莫对他客气。”

  “咱发话了,剥了他礼部给事中的权柄,现在全权给你用,你怎么建设交趾,都和他说即可,他会照着你的规划执行。”

  “需要啥人啥事,都尽管说,反正交趾承宣布政司交给你了,莫给咱丢脸。”

  朱雄英重重点头:“好!”

  “9爷爷,我想….调解缙去交趾布政司。”

  朱元璋笑呵呵的看着铁铉:“听到了吗?记下!”

  “解大绅出去也有段时间了,给他召回来,你们三人碰个面,有些事,你还是需要当面和解缙交待。”

  朱雄英点头:“正当如此。”

  铁铉心里震撼,尤其看到老爷子对朱雄英言听计从的样子。

  朱元璋对铁铉挥手:“成了,门头和人面都认好了,下次来了也方便,你先回去吧。”

  等铁铉走后。

  朱元璋微笑着看着朱雄英,开口道:“此人文武精通,还擅长打仗剿匪,对咱大明是数一数二的忠心,咱交给你,他也会对你一万个忠心,你放心用,解大绅和铁铉,以后都是你的人了。”

  朱雄英心里感动,有些感激的话,他也就不和老爷子客气了。

  “对了,吃口锅贴?”

  “噢?那是啥?”

  朱雄英拉着朱元璋:“是师尊发明的新东西,爷爷,走走走!咱爷孙去试试,就着小酒吃,保管快活似神仙。”

  “啧!中!去尝尝!”

  院子内。

  四面高墙,挡住了呼啸寒风。

  石桌前,朱元璋眯着酒,一口一个锅贴,嘴巴胡须上都流/着肥/油。

  “你家师尊!可真厉害,成天都能搞到这么好吃的玩意儿!呵呵,咱小时候,那老头子可真能藏啊。”

  朱元璋有些怨气。

  怎么老爹。现在啥都会。

  和自己小时候认识的,根本不同。

  这藏私太严重了啊!

  以至于朱元璋都吐槽起来老爹。

  “啥?爷爷,您小时候认识师尊?”

  朱雄英愣住。

  朱元璋随口敷衍:“算是吧,哎呀这锅贴….好吃!下次咱带汤和来蹭吃!”

  朱雄英本来还想问问细节,见老爷子已经把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,便微笑着道:“成!”

  院落内,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了进来。

  朱元璋吃饱喝足,便抱着茶杯躺在摇椅上舒服的晃着。

  朱雄英似乎想起什么,将自己缩放版本的世界地图拿了出来,对朱元璋道:“爷爷,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。”

  朱元璋眼也没睁,嗯道:“你说。”

  朱雄英道:“明年大明宝船若是造出来,我想修改一下路线,启航的路线不变,返航的路线改一下,改从交趾登陆。”

  朱元璋不解的道:“这是没什么问题,可你为啥要修改路线?”

  这次大明宝船下西洋,拢共一来一回的时间,应该是控制在一年的时间内。

  时间不算长,一旦宝船从西洋回来,从交趾登陆,便能立刻带动交趾海上贸易。

  而朱雄英也恰好能在这一年时间,争取将交趾布政司给发展起来,那时候一旦宝船从交趾登陆,那么交趾的商业贸易,将会更加繁华。

  他笑着对朱元璋道:“秘密,爷爷就莫管了,反正咱只是商定了出海路线,返航路线不是还没商讨出来么。”

  朱元璋嗤笑一声:“呵呵,还秘密?成,听你的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gtle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agtle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