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章 朱元璋大喜,不愧是咱爹!_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
笔趣阁 >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> 第132章 朱元璋大喜,不愧是咱爹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2章 朱元璋大喜,不愧是咱爹!

  文人么,就是矫情!

  明明心里不高兴,却偏偏还要忍着,心里恐怕将对方的粗鄙骂的狗血淋头,可面上还要强颜欢笑。

  濮家的这小孙子,恐怕也没多学几两学问,人家送了礼,好歹也装个样子夸奖几声才是。

  你这不声不响的,这不是暗中得罪了人家这文人状元么?

  就在朱长夜,准备踏步离去的时候,他赫然发现不远处有人走了过来。

  那是五军都督府的官员,王清泉。

  “濮老弟!”

  濮玙也在五军都督府任职,自然和王清泉熟稔。

  王清泉捧着一尊小金像,乃三清老君金像,递给濮玙,便是道:“听闻老寿星也是信道,我便请人打造了一尊三清像。”

  濮玙哈哈大笑:“好好好!我祖母就是信道的,王指挥有心了。”

  这下子,让许状元直接破防了。

  许观呵呵笑道:“玉雅而金俗,若是这位大人所献是尊玉道像,本官觉得更加好些,这金道像么,不开光也能令人两眼放光,实是俗物也,恐怕难当寿礼送来。”

  王清泉有些发愣,他不明白这翰林院儒生,为何偏要和自己过不去。

  便赤红着脸道:“此像虽是金的,但本官也是诵念了许多三清经书,带着些许诚意在内。”

  不远处,徐妙锦见朱长夜看着王清泉若有所思,不免有些好奇:“老人家,你咋啦?认识他么?”

  朱长夜想了想,点头道:“五军都督府指挥佥事王清泉么?算是认识吧。”

  如今是不认识,但朱长夜算过自己,知道自己以后,会和这王清泉有些联系。

  徐妙锦噢了一声,道:“哎,老人家啊….咱们大明的文人,总是觉得自己寒窗了几十年,才含辛茹苦的高中,心里有些不愤和偏执也是正常,他们想压武人一头,所以什么事都喜欢挣个一二。”

  “王大人武人出生,应当口拙,恐怕一会儿要吃亏。”

  果不其然。

  徐妙锦刚说完,就听不远处许观道:“噢,既然你说你诵念了许多三清经书,那我问你,你读的那些经书里面,出现多少次无量天尊?”

  此话说出,现场氛围顿时有些微妙。

  站在许观身后的翰林院同僚们,则似笑非笑的盯着王清泉。

  王清泉和一些武人们,则面色十分难看,却也不知如何开口回答。

  徐妙锦摇摇头,低声说了一句:“这一年状元,翰林院的修撰,心胸却是如此狭隘。”

  朱长夜笑了笑:“的确。”

  他想了想,踏步走过去,对那许观开口道:“孩子,你是状元,看你年纪不小,想来也寒窗苦读不少圣贤书吧?”

  朱长夜声音响起,现场的氛围又一次有些微妙。

  许观不知朱雄英什么身份,便自信的道:“老人家,这是当然。”

  朱长夜道:“好,那老夫问伱,你读了那么多论语,里面出现多少次‘子曰’?”

  噗嗤。

  徐妙锦掩面而笑,微微有些瞪大眼睛,这老人家,嘴巴可真是损啊!

 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,这才智真是没的说。

  “呃.…”听朱长夜这一问,许状元和身后所有翰林院儒生都顿时语塞。

  一部《论语》,他是真的倒背如流。

  但是,

  却从不曾做过统计里边,到底有多少个子曰这样的无聊事,现在朱长夜问起,难道要他当场念念有词,掐着指头去计算一番?

  于是乎,

  许状元面色憋的通红,恶狠狠瞪了一眼朱长夜。

  倒是王清泉,惊愕的抬头,却见朱长夜陡然出现在这里,愣了愣,随后又是奇怪,又是感激。

  他身后一些武人们更是纷纷拍手叫好,脸色不善的盯着那群文人。

  朱长夜冲王清泉招招手:“你们聊,老夫先回去了。”

  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。

  徐妙锦脑海中,突然想起李太白的诗。

  刚才朱长夜那恰到好处的解围,令人感到极度舒适。

  尤其看到那群文人欲言又止,却偏又没法反驳而至于脸颊涨红的神情,更是令人大呼痛快。

  这些文人,最是擅长耍嘴皮子,今天却被人用同样的方法,无声无息的给教训了。

  这可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。

  徐妙锦娇咯咯的发出银铃般笑容,看着朱长夜,笑着道:“老人家,您老可真损。”

  朱长夜笑了一声道:“有么?他们不也是这么说的么?”

  徐妙锦竖起拇指:“不过却很畅快!说的令人哑口无言。”

  朱长夜没有回答,只是笑着点点头。

  身后,许状元羞愤的道:“呵,本官羞与小儿置喙!”

  身旁几个文人也道:“有什么好神气的,说的他好像知道道书,到底有多少无量天尊一般。”

  这话头,明明他们先牵扯出来的,奈何现在还喋喋不休,俨然将怒气都发泄在朱怀身上。

  “呵,还无量天尊,怕是道书都没读过几本。”

  身后几個文人摇摇头,颇为不耻,便也不好继续在这呆着,正当要走的时候,就看到大门外有一群道士走了进来。

  濮玙赶忙去迎接,这群从三清山紫清道观远道而来的贵客。

  他家老祖母最是信道,能请到这些一品道门的道人下山传道,是他耗费了不少功夫的。

  那群道士刚走进大门,倏地间,赶忙弯腰行礼。

  濮玙愣住了,这些道士,未免也太客气了点。

  他刚要过去搀扶他们。

  可谁知。

  这些道士竟是对朱长夜道:“这….朱道长,您老怎么来了?”

  朱长夜愣了愣,着实也没想到这时候会遇到三清山的张有德。

  “这….”

  朱长夜不知该怎么说,想了想,随口道:“出来走走。”

  张有德不信,叹气道:“若是知晓朱道长您老在这,我等就不来了啊,您提前也不知会一声,那现在….我们还去不去?”

  朱长夜道:“你们还是过去吧,老夫今日过来,又不是来传道的。”

  张有德点头:“好!”

  看着紫清道观的道士,对朱长夜恭敬的行礼,徐妙锦整个小嘴巴已经长圆的可以塞下一枚鸡蛋。

  她极度惊愕的看着朱长夜,痴呆的道:“天呐老人家,您不是说,您不懂道法经疏的吗?”

  朱长夜笑道:“略懂略懂。”

  徐妙锦闻言,不由得翻了翻白眼。

  好一个喜欢低调的老人家。

  很快,朱长夜便离开了此处。

  与此同时。

  一进的院子内。

  已经鸦雀无声。

  所有人都呆若木鸡。

  濮玙呆呆的看着那群道士,又看着远去的朱长夜,更多的是不可思议,仿佛这些人在逗自己一般。

  朱道长?

  那位比张有德他们还厉害?

  那自己花高价请张有德等人过来做什么?

  确定不是演戏吗?

  此刻。

  还有那么一群人,则显得十分尴尬,甚至可以说是局促不安的样子。

  是的,就是以许观许状元为首的翰林院文人。

  这些人复杂的,看着朱长夜离去的背影。

  刚才他们还在说,这老家伙恐怕连三清经书是什么都不知道。

  话音才落下,人家就成了道家的老道长。

  这翻车的速度,不可谓不快。

  于是乎,这些人皆沉默着,轻轻抬着脚步,准备离去。

  他们不想在嘴贱了。

  然而刚准备走,就听到一阵粗犷的笑声。

  王清泉拦住了他们,哈哈笑着道:“诸位翰林院的大儒们!”

  王清泉这些武人,纷纷目光灼灼的围住这些文人,目光显得很是热情,令许状元等人有些不自在。

  “额,噢,啥事?”许观磕磕巴巴的道。

  王清泉直勾勾的看着他们,开口道:“你们刚才说什么不动经书,没看过道书什么的,本将没听清楚,麻烦再说一下可好?”

  说实话,这有些得理不饶人了。

  许观尴尬的道:“你听错了,我并没有说这些话,呵呵,还有事,先走了。”

  “别啊!”

  几个武人拦住了许观:“说说嘛,你说咱要是说孔夫子没读过论语,这话,你们觉得羞耻吗?”

  “胡闹!”许观道:“这不是胡闹么?不像话!不要侮辱圣贤!”

  王清泉反驳道:“你都能说道家老道长没看过道经,咱们说孔夫子没读过论语,这不过分吧?”

  “你!”

  许观脸色涨红一片,脸上带着丝丝惊慌的道:“我,呵呵,不说这些了,还有事,真不耽搁了!”

  说着,他便拂袖,逃也似的飞奔离开现场,走的很匆忙,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。

  身后,一群武人们肆无忌惮的放声大笑!

  ………………

  与此同时。

  应天城,汤和府邸。

  老爷子和汤和笑的前仰后合。

  “乖乖!咱这老爹,去哪儿都能大放异彩。”

  朱元璋有些骄傲,尤其现在能和汤和卖弄,更加膨胀。

  汤和也感慨:“是啊,观主他可真是个人才,濮家老祖宗的名字,咱一把年纪了,都不敢乱叫,他居然能用这办法呼唤出名讳来,厉害,厉害呀!”

  朱元璋笑着道:“徐家老五那闺女,也不可小觑,就怕她惹到咱爹,得派人多多看着她。”

  汤和忍不住点头。

  朱元璋对左右道:“继续说!后面呢?又发生啥事了?”

  听到朱长夜,又去将状元许观给怼的哑口无言之后,朱元璋和汤和笑的更是合不拢嘴。

  “哎哟喂!论语中.…出现多少….子曰?”

  “亏咱爹能想出来!这也太损了!哈哈哈!”

  朱元璋放声大笑。

  汤和府邸内,随处能听到两老人开怀的笑声。

  临近年关,朝中事务也不多,朱元璋闲来无事,便来汤和这窜门。

  汤和的家眷全被接到了应天府,一家子其乐融融。

  老爷子和汤和正聚精会神听着濮家发生的趣事之时,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小心翼翼走来。

  朱元璋挥手,让左右离去,蒋瓛这才开口道:“启奏皇爷,云南大胜,沐昕已经占领安南王城,云南布政司请皇爷下旨。”

  朱元璋愣了愣。

  他都没想到,云南都司居然这么快就攻下安南全境。

  朱元璋蹙眉凝思。

  打下一方国土容易,安南现在已经划入了大明国土,可要怎么建设安南,这需要费心思。

  “给沐春下旨,该赏的兵士都给咱赏,让他们先控制住安南,好好将这个年关过了再说。”

  说完后,朱元璋挥手让蒋瑊离去。

  汤和坐在一旁,拱手恭喜道:“重八,咱大明的版图又扩大了,嘿嘿,观主真是神了,如此顺利且合情合理的打下一个政权不容易啊!”

  朱元璋认同的点头。

  大明想对外动兵,更多的要考虑许多国家无形中的压力,所以必须师出有名,让别国找不到谴责大明的借口。

  而今安南主动挑起战争,朱元璋恰好用了这个契机,直接将安南灭了,于情于理之中,大明都是站在正义的一方。

  这个时机得拿捏的很好,如果迟一点,安南主动投降割地赔款,那朱元璋也不能顶着硕大的渔轮压力将安南继续屠灭。

  所以朱长夜当初的远见和眼光,对这一场战斗的重要性,不言而喻。

  汤和也没打扰朱元璋思考问题,对于安南如何建设,需要打造成什么样子的政权,这些都要老爷子去亲自踱定。

  当然,更大的可能,这个重担,老爷子会交给朱雄英,毕竟当时打下安南的好处,朱雄英提过蓝图,虽然没细致的说清楚,但想来朱元璋会先将这地方交给朱雄英试点,看看这孙子治国能力究竟如何。

  而朱雄英有朱长夜看着,汤和认为应该出不了太大问题。

  无论如何,这些都不是致士的汤和该关心的事。

  没多时,他见朱元璋似乎有了决定,便问道:“重八,今年年关,真不打算让其他王爷一起过了?不把他们喊来?”

  朱元璋微微叹口气,道:“宫里面还有一大家子人,咱这些日子,将太多精力放在外面的那些子孙身上,后宫的事也不能不管。”

  汤和闻言,不由得点点头:“倒也是,子孙多了,的确也是件难事,有时候你都没发照顾全。”

  “不过,观主他呢?你打算把子孙,都介绍给他老人家么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gtle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agtle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